绵萆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医名家治疗坐骨神经痛经验集
TUhjnbcbe - 2023/8/29 19:39:00

1王士福先生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经验

寒痹,并用二乌,大剂暂服。

临床常见者有二类,其一是下肢一侧疼痛剧烈,不能屈伸着地,睡眠也不能卧于痛侧,其痛处多由环跳穴经委中、承山下至昆仑穴,其发病诱因多由感受寒凉而起。

常治以《金匮要略》乌头汤加四物汤,每取捷效。取效速否,取决于川、草乌之剂量。

此病机是下肢阳微又为寒邪所袭,寒凝血滞于阴络,营气不通所致,非大剂辛热活血则不为功,故川乌加草乌并用各30g。

二乌皆温散定痛之药,而川乌之力缓而效持久,草乌则效速而不耐久,今二者并用速效而持久矣。

然二乌《本草经》皆谓其有大*,是否可用此重量?

经多年临床体会,用川、草乌之中*量和有效量非常接近,古人常谓:“药弗瞑眩,厥疾弗瘳”。瞑眩即指二乌之*性反应。

又据曹颖甫注释《金匮要略》乌头汤云:“乌头其颗粒甚小,一枚约有今制三钱,五枚则可两半矣。”

重用二乌,配伍以生甘草30g,且二乌同生甘草先煎一小时,后下余药,其*自解。

至于服法:若二乌如上重量和煎法,其剧痛一剂即缓,二三剂痛止大半,甚至疼痛消失,或只感痛处微一麻,此时即可停用二乌,加薏苡仁30g,泽泻20g,通草10g,以甘淡渗泄其*,防其逐渐蓄积为害,服二三剂后再加原二乌各30g,如此反复10余剂,使寒痹散疼痛止而不伤正,多可获愈。

观近用二乌者,畏其大*,轻量1~2g,重量不过3~5g,不敢重用,但敢久用。

此正合二乌中*之特性,小量虽仅有小*,然久服必蓄积为大*,又未达二乌有效之量,其后果是中*而无效!

笔者亦知其*,二乌各30g非盲目大胆也,是以配甘草先煎以去其*而存其效,故敢于重用而不敢久用耳!

另有下肢痛者,多在两腿腘窝至小腿肌肉处,即委中以下至承山穴之间,以酸沉、麻木胀痛为特点,站立行走则重,卧床高位则轻。

此痛与风、寒、湿、热痹不同,多发生于50岁上下老年人。

治疗当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为主,以“当归四逆汤”加刘寄奴、苏木、土鳖虫以助通脉之力,*芪20g以领诸走血药。

药用:当归20g,芍药30g,桂枝15g,细辛3g,通草3g,刘寄奴30g,苏木30g,土鳖虫10g,甘草10g,若下肢不温者,可加附子10g。

2袁波先生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经验

痹证,如《素问·痹论》篇云:“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故治疗上多从祛风、散寒、除湿着手。然而,正虚,尤其是阳气不足、卫外不固才是发生痹证的内在因素。

《济生方·痹》则有明确论述:“此病皆由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

正是由于阳气不足,不能达邪于外,风寒湿邪才能得以深入经络,留着关节,造成疾病之缠绵反复,难以治愈。

袁氏临证以扶正为主,拟大剂生*芪为君药,随症增减,验之临床,确有其效。

*芪性温微甘,补气,《本草求真》称其为“补气诸药之最”,《本经》中载有“主大风”,而《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则作了进一步阐述,认为“*芪有透表之力”。何也?

盖其能入表实卫气,而起温分肉、实腠理、司开合之功,外邪自解也。历代以*芪为主药治疗痹证之方剂颇多,如*芪桂枝五物汤、蠲痹汤等。

袁氏取《辨证录》之蒸膝汤为基础方,变通使用,其中以重剂生*芪为君(原方用八两),伍以利湿通阳益髓之薏苡仁、肉桂、石斛。

其意如书中云:“此方补气未免太峻,然气不旺不能周遍全身,虽用利湿健膝之药,终不能透入邪所犯之处,而祛出之也。第大补其气,而不加肉桂之辛热,则寒湿裹于膝中,亦不能斩关直入于骨髓而大发其汗也……”。

经屡次验证,体会到*芪确系治痹良药,用大剂量*芪之功,不仅是补气,更重要的是借其“透表”之力,以温分肉,司开合,达外邪。

此时剂量宜大,一般都在60g以上,量轻力薄则仅起调中补气之效。

使用该法最好的是生*芪。对此张锡纯有中肯之见解:“生用则透表之力益大”,炙过以后,要影响其透表之力。

在服药后多见汗出,或遍身大汗如洗,或是周身津津微汗。这也进一步证实:*芪“无汗能发”,“性善透表”之功。汗出后,风寒湿亦随之而解。

复因其能入表实卫,虽汗出而津气不损,不至于脉络空虚,故不易复感三邪而形成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之证。

具体运用时,要注意细审风寒湿邪之偏重,并根据患者之体质差异,灵活加减。

总的来讲,仅适宜于虚证、阴寒为重者。湿热为甚,或阴虚阳亢之体者忌之。

3朱良春先生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经验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多呈反射性剧痛和麻木,患肢不能伸直,审舌淡苔白薄,脉沉弦,且每晨剧痛较重,盖寒主收引,故患肢不能伸直,究其剧痛,病多在筋,晨起痛重亦属寒瘀证候。

朱师常选《金匮要略》乌头桂枝汤合《伤寒论》甘草附子汤合方化裁,方命“寒瘀湿痹汤”。

药用:生川乌(均切厚片,粉末弃之,不需先煎)10g,桂枝、炒白术各30g,生白芍50g,生甘草15g,干姜10g,白酒g。

酒水各半浸泡2小时后,加水同煎60~70分钟(久煎*减)。

另处外擦方:生马钱子薄片,生草乌片各30g,共煎1h,取汁ml左右后,加食用陈醋ml混合,用纱布蘸擦痛处,3次/天,1剂可用5~7天。

此内服方执简驭繁,价廉效宏,笔者仿法历年使用,屡收著效。

究其巧用仲景方之奥妙有三。

其一:使用大剂量白芍,乃取仲景桂枝加芍药汤之意,变桂枝之解外而为解内,变桂枝之和外而为和内,桂枝汤倍芍药,导引入内,俾桂枝汤整个药力,在内发生作用,由太阳转属太阴者,由太阴还出之太阳。

乌头桂枝汤乃桂枝汤得乌头则温里、温表之功力更大。

实践证明大剂量白芍补中能泻,收中能散,柔中能疏,敛中能利,凡坚积、血痹、二便不利、筋脉挛急疼痛,对证用之,无不获效。

医圣张仲景用白芍缓痉挛、通经脉的机理,已为现代药理所证实。

现代药理证明白芍有较强的活血化瘀行滞和利水通便作用,其养血补血功能非常显著,且有通络镇痛作用,对不同部位的平滑肌有选择性的解痉作用。

《伤寒》、《金匮要略》方剂中有54方,共见63处用白芍,应用范围甚广:有敛阴补血;有活血、消肿、调经;有温经止血,养血安胎;更有调肝和脾、和阴益阳。

如本案乌头桂枝汤,以白芍合乌头桂枝是阳中有阴,散中有敛,既温通经脉,又能和血定痛。

白芍伍甘草,名芍药甘草汤,是仲景群方之首,是桂枝汤组成的基方之一,芍甘并用的缓急止痛作用,早为临床治疗诸种痛证所证实。如胃痉挛、胆绞痛、痛经、颈项腰背痛和腓肠肌痉挛等等。

白芍配附子、乌头温阳益阴,和营止痛,以治水气和寒痹疼痛;得细辛、干姜可温阳散饮;配半夏、*芩可和解少阳;伍柴胡既能条达肝木,又能和血柔肝;配*芪能益气养血、固表和营止虚痛。

如此等等足可证明白芍一味兼具多种功能,故配乌头、桂枝在治疗因寒瘀湿痹而致的坐骨神经痛屡获佳效,但妙在剂量的因人因证而异。

其二:使用大剂量白芍在乌头桂枝汤中发挥缓痉挛,通经脉的佳效,也赖酒水同煎,白酒辛甘大热,可活血行气,壮神御寒,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

前人用酒泡药其功用有三:一可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溶出,提高药物疗效;二可降低大剂量使用补益药对脾胃产生的副作用,如缓解白芍酸敛偏性,保证脾胃的正常吸收,且可增强补益之性;三可借酒之辛热升腾行窜之性,增强通经活络,祛寒除湿的作用。

巧用仲景方奥妙之三:借助峻猛药煎汁外擦痛处,峻猛药煎汁外用,安全无忧,可直达病所,助内服药使寒凝立解,闭塞立通。

此方重用桂枝协乌头由至阴之地,而出之阳分,桂枝、乌头刚中寓柔,其偏性、*性即峻猛之性已为大剂量芍草所制,而白芍柔中寓刚。

乌附温下,干姜温中,一以启下焦之元阳,一以培中土之生气,伍姜枣以和营卫,加白术乃合甘草附子汤之意,甘草附子汤本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痛,屈伸不利,进之则剧痛之证。

白术一味,对使用大剂量白芍之剂,或大剂补剂,证见胃虚不受,药后恶心之象有特效,此乃中湿未除,它药不效,必加白术燥湿运脾,恶心即除,盖病有病位,药有达所。

大剂量用药时,有时方中燥烈之药虽多,但不能治中焦湿滞而致的药后恶心,唯白术也。且白术能治脾虚腿痛,见张锡纯振中汤。

此方刚而不燥,和而不烈,可祛邪,可扶正;可降逆,可升陷,可利水祛湿,可去瘀通闭。

再观乌头桂枝汤之方注,“其知者,如醉状”,其奋发兴阳之功,已造其极。仲景用大乌头5枚,相当于今之30~50g,如醉状,即轻度麻醉,写出药力达到的景象。

临床体会表现于舌麻者较轻,觉全身麻木并头昏者较重,均是安全有效的药量,而如无临床实践经验,又畏峻猛药如狼虎者,误以为如醉状是乌头碱中*,可谓未入仲圣之门也。

笔者治寒痹,如用大剂量生川乌30g以上,即嘱患者药后不可外出,坐房中1~2小时,如醉状即消失,疗效大增。

要知生川乌的*性远不如生草乌,故此方用生川乌剂量10g绝对安全。

笔者临床仿朱师之法使用上方,见患者体气尚可,不属年老体弱者,且久服祛风燥湿药未效,嘱其日服上方2剂,常收1日知,3日愈之效。

此说针对1剂/天,仅有少数之寒瘀重者,故因时、因地及因人、因证是使用大剂量白芍和峻猛药的取效关键。审证既的,用药应专。

仲景方开药简、量大、力专之先河,吾师朱良春先生亦喜用简方,但简方取效的奥妙在于剂量,轻其所轻,重其所重是老一辈临床家的用药风度,吾辈应敢于继承中求创新也。

4江明先生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经验

坐骨神经痛,属中医痹证范畴。

甘姜苓术汤为张仲景治疗腰以下冷痛,沉痛如带五千钱之肾着证。江老师根据其病机,经加味后用治寒湿型坐骨神经痛,疗效较好。

药物组成:干姜5g,炙甘草3g,苍术10g,茯苓10g,独活10g,狗脊10g,桑寄生10g,怀牛膝10g,桂枝5g,木瓜6g,附子5g。

方中以干姜温中散寒,炙甘草和中缓痛,苍术(汉代苍术、白术不分)健脾燥湿,茯苓渗利水湿,加桂枝、附子增强温阳祛寒之力,狗脊、桑寄生、怀牛膝壮筋骨、强腰腿,独活祛风止痛,木瓜舒筋。使风寒湿邪去,筋骨强壮,痹痛自除。

5王永炎先生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经验

治疗坐骨神经痛属寒邪引起用当归四逆汤,“细辛要给够量”,由小量开始。

有瘀热用忍冬藤、天仙藤、石楠藤,用以清热利湿活络;有湿用川萆薢;有瘀血用丹参、延胡索、三七;有风用独活、桑枝、牛膝;经脉挛急用芍药。

我们在治疗此类患者时还经常和王老师喜用的另一张治关节痛验方“三草四藤汤”(豨莶草、透骨草、老鹳草、天仙藤、鸡血藤、石楠藤、海风藤)合用,收效甚好。

防失联,私信我,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弘扬中医药文化

传播中医药知识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名家治疗坐骨神经痛经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