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冠心病合并湿痹
湿热痹阻、气滞痰瘀、肝郁脾虚。
清热通络、利湿化痰、疏肝健脾。
薏苡仁30g、土茯苓30g、绵萆薢30g、威灵仙30g、生桑枝12g、忍冬藤20g、生赤芍12g、生白术15g、麸炒枳壳9g、川牛膝12g、姜半夏9g、茯苓15g、麸炒苍术9g,10剂,水煎服,一日一剂。嘱停服之前用的中、西药物。
二诊,5月2日。手臂和指掌发麻明显好转,只是在下巴位置出现痘痘。舌质偏红,舌苔变薄,舌面较前平整,边缘隆起变浅,舌下略有瘀滞。(图2、图3)原法有效,击鼓再进。图2
图3
薏苡仁30g、土茯苓30g、绵萆薢30g、威灵仙15g、生桑枝12g、忍冬藤20g、生赤芍12g、生白术15g、麸炒枳壳9g、川牛膝12g、姜半夏9g、茯苓15g、生牡丹皮6g、桑寄生20g,10剂,水煎服,一日一剂。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也称为缺血性心脏病。西医理论认为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冠状动脉腔出现狭窄、甚至堵塞、损伤等一系列疾病的总称。典型表现是胸闷或胸痛。就诊时,患者并没有出现相关症状,为病情稳定期。但处方用药时应考虑到这个基础疾病。
初诊主诉为两手臂连同指掌发麻,结合其他四诊信息,属于中医风湿病中的湿痹(又称着痹),因为缺少西医的相关检测结果,西医疾病名称难以确定。关于发病原因,《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湿气胜者为着痹。”湿痹不同于风痹、寒痹,其“不如风胜者之流走,但著而不移;亦不如寒胜之痛甚,但略痛,或麻木不仁;盖湿如水而寒如冰,腠理松滑与紧涩有异。”(《医碥》)
湿痹的治疗,首辨虚实。本案本虚标实,以实证为主。土茯苓、绵萆薢、威灵仙,泻浊解*、通络止痛;辅以薏苡仁、忍冬藤增强祛湿通络之功;佐以赤芍凉血化瘀,半夏化痰祛瘀;白术、苍术、茯苓健脾利湿,着眼于扶正并顾护脾胃。
其次,辨夹杂。本案夹热,处方应偏重清热,以寒凉药为主,稍佐温药。
再次,辨病位。本案麻木部位在上肢,故加入桑枝。
最后,治疗湿痹的要诀在于行气,因为湿性重着、缠绵,易滞涩气机,故应加入行气之品,如本案的川牛膝、麸炒枳壳。
如此处理,方能涵盖全部病机,使得处方攻补兼备、动静结合,获得预期的疗效。
美中不足的是:该患者因为症状显著缓解,没有继续治疗下去。理想的做法应该是服用一段时间的丸药,以尽可能防止复发。
王伟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