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摧荐
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作者:江玲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年10月24日
来源/广东中医药(gds_zyyj)
▲禤国维国医大师(.11-)禤国维,第二届国医大师,医院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擅长治疗脱发病、痤疮、荨麻疹、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皮肤病和其他疑难皮肤病。现将禤老治疗皮肤病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仁。?“*邪”指有强烈致病作用、对人体*害深的邪气,是有别于六淫的特殊病因,多因六淫、七情、痰饮、瘀血等邪气蓄积不能疏散,郁久顽恶,厚积超过常态而形成。?在疑难皮肤病的辨治方面,除祛除常见致病因素外,从病因病机上重视*邪致病,治疗上重视解*祛邪,是发扬中医病因学说中的传统理论的关键,更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皮肤解*汤”由乌梅、莪术、土茯苓、紫草、苏叶、防风、徐长卿及甘草组成,全方关键在于解除外犯之*与内蕴之*,根据各种*邪之轻重随症加减即可。“*”释“*”的本义指“*草”,《说文解字》云:“*,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在中医学中的含义极为广泛,主要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其一,指药物或药性,如《周礼·天官》:“医师掌医之*令,聚*药以共医事。”其二,指诊断,多见于外科疾病,如丹*、疔*、委中*等。其三,指治疗,如拔*、解*、排*等方法。其四,指病因,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虽有大风苛*,弗之能害。”提出了“外在之*”致病的可能性;又如《素问·五常*大论》:“少阳在泉,寒*不生……阳明在泉,湿*不生……太阳在泉,热*不生……厥阴在泉,清*不生……少阴在泉,寒*不生……太阴在泉,燥*不生。”指出了“内生之*”的产生和制约之法;再如《素问·五常*大论》王冰注:“夫*者,皆五行标盛暴烈之气所为也。”说明了无论邪气过盛还是蕴结日久,均可化“*”。由上可见,《内经》“*邪”的概念,是根据其本义,指有强烈致病作用、对人体*害深的邪气,是有别于六淫的特殊病因。《伤寒杂病论》中,有“阴*”“阳*”为病的记录,如《金匮要略·百合狐惑病证治》中说:“阳*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阴*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至《诸病源候论》,亦有有关“蛊*”“药*”“饮食中*”及“蛇兽*”“杂*病诸候”的记载,不仅丰富了致病*邪的内涵,同时使有关病因学理论进一步发展。温病学中,温热疫*致病的理论已占据主导地位。近现代许多中医学家亦对*邪学说进行不断地丰富和发挥,一般认为,“*”多因邪气(包括六淫、七情、痰饮、瘀血等)蓄积不能疏散,郁久顽恶,厚积超过常态而形成。此外,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出现了许多过去不为人知的新病种和致*因素,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农药、化肥等释放的有*气体、建筑或装修材料释放化合物等,药品的*副作用,工业废水排放对水源的污染,肉、禽、蛋、食品中的生长素、催肥剂、防腐剂、各种添加剂等以及噪声、通讯、电话、电脑、电视的电磁波、超高频率对人体的干扰等,均属于“*”的范畴。“*”与皮肤病中医理论体系中,“*”邪有内外之分。其中,“外*”指由外而来,侵袭机体并造成*害的一类病邪;“内*”指由内而生之*,系因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失常,使机体内的生理产物或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蕴积体内而化生,如粪*、尿*、痰*、瘀*等。内*多在疾病过程中产生,既能加重原有病情,又能产生新的病证,多标志着疾病进入较复杂阶段。“*”作为一个独立的病因,有其特殊致病特性,如暴发性、剧烈性、危重性、传染性、难治性、顽固性等。四时不正之气往往是*邪产生的先决条件,故不能将*邪与六淫截然分开,而*邪也具有类似六淫的属性,常和六淫夹杂致病,故临床上可称为“风*”“湿*”“温*”等。风、湿、热邪是皮肤病最常见的致病因素,这些邪气侵及人体后,若不能及时化解,与阳热体质相合,极易化火,蕴而成*。若邪气伏于体内不发,感春夏温热之气,则伏*自内而出,表里皆热,熏蒸体肤,而成疾患。若内伤七情,五志化火,宣泄不得,蕴*生热,亦可发为皮肤疾患。有文献统计了近年来与中医“*”相关的文献有篇,涉及的与“*”相关的疾病种,大多见于复杂性、难治性疾病之中,其中论述皮肤病“*”证相关的文献仅次于大内科系统疾病。大凡由“*”所致的疾病,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外感受,如直接为温热*邪所侵袭,或间接由风、寒、湿、燥等邪所转化;二是素体阳盛或阴亏,兼以七情失调,气有余便是火,火自内生,壅而成*。除六淫、七情、外伤、禀赋等病因病机之外,禤老认为,许多疑难皮肤病的发病和迁延常与“*邪”蕴结有密切的关系。在疑难皮肤病的病因病机中,常常由于病情反复不愈,导致风、湿、热邪胶着难解,日久均可化*,壅遏不解,内伤脏腑,阻碍气血,耗伤津液。病程越久,蕴*越深,“*”邪致病之机越需要重视。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病情多变、病机复杂,但虚虚实实之中,肾阴亏虚而瘀*内蕴是贯穿病程之主线,从本病最常见的临床征象“颜面红斑,身热起伏,脱发,面赤潮红,腰膝酸痛,劳则加重,头目眩晕,女子月经不调,经色紫暗,或经来腹痛,甚则闭经,反复口舌生疮,肌肤瘀点、瘀斑,舌质黯红或有瘀点,苔*,脉细数”等症状来看,补肾阴,解瘀*,标本兼治乃切合病机之良策。此外,多种疑难皮肤病与禀性不耐的关系尤为密切。空气、水、日光、动物、食物、药物、金属等是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环境、生物和化学物质,一般人接触上述物质通常不会产生致病反应,但是许多皮肤病患者接触后往往能产生致病作用或加重病情。这种由于禀性不耐导致疑难皮肤病的高敏反应与《辞源》所说“物之能害人者皆曰*”十分吻合,尤其凸显出“*”在疑难皮肤病的病因病机中的重要地位。基于此,禤老认为,在疑难皮肤病的辨治方面,除了祛除常见的致病因素之外,从病因病机上重视*邪致病,治疗上重视解*祛邪,不仅是发扬中医病因学说中传统理论的关键,更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皮肤解*方“*”邪致病的治疗,一是用针对*邪的药物直接解除之,包括用清、消、汗、下、吐等方法,使*邪从汗液、尿液及消化道等排出体外;二是增强和调节机体自身的抗*能力,以抵御*邪对人体的损伤,即扶正祛邪法。解*法中,有清透、清泄、清解、清降、清通、清凉、清开等治法。历代医家对“*邪”病证和解*方药的运用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金匮要略》治阴阳*,用升麻鳖甲汤,其中升麻、雄*为清热解*、以*攻*之要药。《外台秘要》载*连解*汤,《疫病篇》载清瘟败*饮,《医宗金鉴》载五味消*饮等,皆为古今常用解*要方,中医皮科亦常常选用,运用得当可治重症,挽狂澜。但是上述方剂或为寒凉重剂或含有*药物,一般只做短期应急之用,长期服用恐有败胃或中*之虞。因此,对于需要较长疗程治疗的慢性疑难性皮肤病,仍需另谋良方。▲莪术禤老经过临床实践,发现难治性皮肤病存在着各种各样“*邪”蕴结的问题。如银屑病、顽固性湿疹、慢性荨麻疹等,常与血热*邪、寒湿*邪、鱼虾*、食积*以酒*、药*、风*等密切相关,在辨证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础方,使其更广泛适用于难治性皮肤病的治疗。在反复实践中,禤老将该方命名为“皮肤解*汤”:由乌梅、莪术、土茯苓、紫草、苏叶、防风、徐长卿及甘草组成。方取乌梅滋阴解*,莪术祛瘀解*,土茯苓利湿解*,紫草凉血透疹解*,苏叶解鱼虾*,防风祛风解*,徐长卿通络解*,甘草善解药*。全方关键在解*,解除外犯之*与内蕴之*。随证可根据各种*邪之轻重加减药物,如知母配乌梅可加强滋阴解*之力;石上柏、九节茶配莪术可加强活血解*之力;川萆薢、白鲜皮、绵茵陈配土茯苓可加强利湿解*之力;生地、蚤休、半边莲、鱼腥草配紫草可加强清热凉血解*之力;蒲公英、葛花配苏叶可加强解食积酒*和鱼虾*之力;苦参、地肤子、白蒺藜配防风可加强祛风解*之力;当归、川芎、地龙干、全虫配徐长卿等可加强活血通络解*之力,临床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随症加减即可。病案举例刘某,男,时年40岁,因“全身鳞屑性红斑伴瘙痒5年,加重l周”于年6月5日初诊。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皮红斑,覆有油腻性厚屑,继而躯干、四肢伸侧出现多处浸润性红斑,覆厚层鳞屑性,痒甚,手指、足趾甲变形、凹陷。在外院先后诊断为脂溢性皮炎和银屑病,予皮质激素外用及对症治疗,疗效欠佳,仍反复发作。刻诊:全身多处浸润性红斑、斑块,点滴状鳞屑性丘疹、部分融合成片,以头皮发际、背部和四肢伸侧明显,刮除鳞屑可见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指、趾甲变形、部分呈顶针样改变,束状发,无关节痛及脓疱,心烦、易怒,口干渴,大便结,小便*,舌红,苔少,脉细数。辨证:寻常型银屑病,证属血热*盛伤阴。治法:解*凉血活血,佐以养阴。▲赤芍处方:皮肤解*汤加减。生地*、赤芍、紫草、金粟兰、土茯苓、乌梅各15克,当归、川芎、莪术各10克,甘草6克。7剂水煎服,日1剂。二诊(年6月12日):药后红斑颜色变淡,鳞屑变薄,部分皮损消退,舌暗红,苔薄白,脉细数。*势下挫,津液得复,效不更方,守原方去乌梅加丹参30克以加强活血养血之力。三诊(年6月19日):上方共服15剂,躯干、四肢红斑鳞屑基本消退,仅留头皮发际处皮损,舌暗红,苔薄白,脉细数。守方加鸡血藤30克以养血活血。四诊(年7月4日):上方又服14剂,病情稳定未复发。予六味地*丸及丹参片口服,以善其后。按:银屑病又名牛皮癣、白庀,是皮肤科常见疑难疾病,概因病邪客于腠理,蕴积不散,郁而化热成*,阻塞经络,脉道不利,导致*热与血瘀互结,肌肤气血运行不畅,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而成干燥甲错之红斑、丘疹,皮屑叠起。日久营血亏耗,生风化燥,使经络阻隔,气血凝滞。基于该病瘀*热结之病机,当从瘀*血热论治,治以解*凉血活血法,以皮肤解*汤加减。因血热*甚,故去苏叶、防风、徐长卿等辛散之药,加生地、赤芍、金粟兰、当归、川芎、鸡血藤以加强凉血活血、调和气血之功。此时若单以清热凉血解*法治疗,则寒凝血脉,经络更为不畅,瘀久化热,*热更著;若投以大剂活血化瘀之品,则血脉张扬,*邪乘势四散,遍布周身,其症必重矣。故临证治疗该病时,应从*、从瘀论治,以清热解*为主,解*不忘活血,活血以解*为先。■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原文标题:国医大师禤国维:治疗皮肤病经验作者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广东中医药-02-:00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张仲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