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美国陆*预备队服役期间,有一天,一位高大的黑人*官把手放在我的肩头,对我说:“孩子,当你从*作战的时候,你必须记住三件事:你需要使用什么策略,战况进行得如何(这常会和预计的有很大出入),战斗的目标是什么。”
那位*官传授给我的是经历性的战斗策略。至于经历性的宗教和讲道当何去何从,他所提供的三个要点亦深具启发性。在阐述“改革宗经历性讲道”——这—重要主题的时候,我将会围绕下列五个问题来展开:
1、什么是经历性的宗教和讲道?
2、经历性讲道的必要性何在?
3、经历性讲道的特质是什么?
4、为什么传道人必须为经历性的讲道而预备?
5、从前辈的经历性讲道当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有关基督徒生活的实际教导?
一、经历性宗教和讲道的定义
英文中的“经历性”(experimental)一词源自拉丁文“experimentum”,意为“试验”(trial)。它由动词“experior”而来,意为“试试,验证,证明或检验”。这同一个动词还有“通过经历而发现或认识”的意思,因此出现了“experiential”一词,意为“通过实验而得到的知识”。加尔文将“experiential”和“experimental”作为可互换的词来使用,因为从圣经传讲的角度来说,它们都指从经历中得到的知识,都需要经过圣经—这一试金石的检验。
经历性讲道强调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信徒如何在生命中经历圣经的真理和基督教教义。它的目标是将圣经真理应用到信徒经历的整个领域,包括他与家庭、教会以及周围世界的关系。
海尔姆(PaulHelm)在论及经历性讲道时指出:“今日的处境要求我们的传讲涵盖基督徒经历的全部领域,要求一种成熟的经历性神学。传讲应该为基督徒的实际生活经历提供指导和帮助。不要不现实,或把会众看成生活在另外的世纪或完全不同的环境。这要求我们对当下的处境有深刻的理解,并以同情的心态进入基督徒实际经历的期望与恐惧之中。”[1]
经历性的讲道是区分性的讲道(discriminatorypreaching),它指明基督徒和非信徒之间的区别,将天国的门向前者打开,向后者关闭。区分性的讲道,向所有因真信心而接受基督作救主的人,提供赦罪和永生。但是,向那些不信,不肯悔改,拒绝归正的人,它所宣告的则是上帝的愤怒和永远的刑罚。这种讲道教导我们,除非我们的宗教是经历性的,否则,我们将会灭亡。这并不是因为,经历本身能救我们,而是因为,我们必须亲自经历到基督对罪人的拯救,我们对永生的盼望必须建立在基督的基础之上(太7:22-27;林前1:30;2:2)。
经历性讲道是应用性的讲道,它将经文应用到信徒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生发出大有能力的敬虔,而非徒具形式的敬虔(提后3:5)。伯恩斯(RobertBurns)将这种敬虔界定为:“把基督教带进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他指出,经历性宗教的基本要点就是:“对于基督教,我们不但要认识,要理解,要相信,还要有感受,享受它,并在实际的生活中应用出来。”[2]
经历性讲道教导我们,基督徒必须倚赖圣灵救赎的大能,来经历、品尝并活出自己的信仰。它强调,对属灵真理的认识,“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提后3:15)。此类讲道还特别指出,信徒必须在自身的经历中认信基督。它宣称,罪人需要在祂的儿子里经历上帝。如《约翰福音》17章3节所言,“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在这节经文中,“认识”(know)并非不经意的相识,而是一种深入的持久的关系。该词在其他经文中也有同样的用法,例如,《创世记》4章1节用“认识”一词来暗示婚姻中的亲密关系:“有一日,那人和他妻子夏娃同房(英文译为knew),夏娃就怀孕,生了该隐”。经历性讲道强调,信徒必须在基督里与上帝建立亲密的、个人性的认识。
上述认识从来不曾与圣经相分离。根据《以赛亚书》8章20节,我们所有的信仰,包括我们的经历在内,都必须用圣经来检验。马丁路德曾经说过:“如果我不能回头从圣经中找到我的经历,这经历就不是来自上帝,而是来自魔*。”“经历”(experimental)一词源自“实验”(experiment),它的真义就在于此。经历性讲道需要根据上帝话语的教导来检验经历,正如科学实验需要用证据来检验假设是否成立一样。
改革宗经历性讲道是以上帝为中心的(theocentric),而不是人为中心的(antropocentric),因其扎根于上帝的圣言。有人指控清教徒,说他们追求敬虔的热情是以人为中心的。然而,正如巴刻所论证的那样,清教徒的兴趣并不在于追踪圣灵在他们灵*中的工作,借此提升他们自己的经历。他们渴望被上帝救拔,脱离自己,住在基督里,进而与三一上帝相交。
渴望与三一上帝相交,就意味着,经历性讲道不仅对信徒的良心说话,还教导信徒如何处理与教会和世界中其他人的关系。如果经历性讲道只能令我检验自己的经历和我与上帝的关系,那么在我与家庭、教会成员和社会的互动中,它就不会产生影响力。它仍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相反,真正的经历性讲道,带给信徒的是有生命的经历。它激发信徒爱慕上帝和祂的荣耀,挑旺信徒的热心,向周围的人传扬他对上帝的爱。领受如此教导的信徒必定会为福音而活,因为有生命的经历与传道的心是不可分离的。
总之,改革宗经历性讲道所指向的是基督徒生活的全部领域。在圣灵的赐福之下,讲道的目标是要让信徒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生活都得到改变,好使他能够越来越像救主耶稣基督。
在19世纪早期之前,许多改革宗牧师的讲道都是经历性的讲道。年,维兰德(FrancisWayland)在《浸信会教义与实践摘要》(NotesonthePrinciplesandPracticesoftheBaptistChurches)一书中写道:
从我们牧师的工作方式中可以明显看出,他们生活的首要目标就是领人归向上帝。他们的经历性讲道引人注目。他们经常谈论在福音真理的影响下进行心灵的操练。真理使人知罪的能力所带给罪人的感受;在意识到危险的情况下,罪人的各种逃避手段;持续地应用真理,使上述逃避手段无有功效;因无处藏身而心生绝望;最终顺服上帝,并单单信靠基督;重生的喜乐,并且,热切地向他人分享自己初次蒙受的福分;落在试炼中,因为受到自己最爱之人的责备和逼迫;成圣的过程;撒但诱使我们犯罪的诡计;用以抵挡仇敌攻击的方式;灵命萎缩的危险、迹象以及如何从中挽回……这些评论显示了当年的讲道风范,而这一风范目前正在日渐消逝。[3]
与当今我们经常听到的相比,经历性的讲道是多么的不同啊!今天,很多人传讲上帝的话语,所用的方式却不会改变听众,因为它没有区分不同的听众,也不涉及应用。这样的讲道已退化为讲座和表演,一味地迎合人的愿望和需要。即或提及主观经历,也与圣经的根基相分离。这样的传讲无法对改革宗所说的有生命的宗教做出合乎圣经的解释,即:罪人如何剥去自义,单单归向基督寻求拯救,并在对基督的信靠中找到喜乐。它无法展示罪人如何抵挡内在之罪的瘟疫,与灵命萎缩争战,并在基督里经历信心的得胜。
相反,在经历性讲道中,上帝的话语就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罗1:16)。它会使个人乃至国家都发生改变。这样的讲道仿佛从地狱门口宣告,那些没有重生的人将由此走入地狱,永远沉沦,除非他们悔改(路13:1-9)。这样的讲道又从天堂之门宣告,那些靠上帝的恩典得蒙保守的圣徒将由此进入永远的荣耀,他们会永不止息地享受与三一上帝的相交。
这样的讲道有改变生命的能力,因为它准确地反映出上帝儿女得享生命的经历(参见罗5:1-11),清楚地解释了信徒身上蒙恩得救的标记(太5:3-12;加5:22-23),并且,向信徒与非信徒一并说明了他们永远的结局(启21:1-9)。(未完待续)
选自:《清教徒改革宗灵修神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