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用量与作用之关系(1)
朱良春中药的用量,主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症状、居住的地域、气候和选用的方剂、药物等进行考虑。由于使用目的的不同,用量也就有所不同。同一药物,因用量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或产生新的功能,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中药用量与作用的关系值得我们注意,正如日人渡边熙氏所说:“汉药之秘不告人者,即在药量。”这是很有见地的话。兹就近人及笔者实践所及举例说明。
益母草1.水肿本品用作“调经活血”时,其用量一般为9~15g,倘作“利水消肿”之用,则需大量,始能奏效,因为“矢虽中的”而“力不及彀”,也就是说“药虽对症”而“用量不足”,往往不见效果。益母草之利尿作用,笔者在临床观察,每日用30~45g尚不见效,嗣加至60~90g,始奏明显之效。尝用治急性肾炎之尿少、浮肿之候,恒一剂知,二剂已。处方:益母草60g,泽兰叶20g、白槿花12g,甘草3g。
随证加味:风水型者加麻*2g~4.5g;实热型者加大*4.5g,生*柏9g,气血虚弱者加当归10g,*芪皮15g。此外,对于单腹胀(肝硬化腹水)或其它水肿,均可用本品90g加入辨证论治方中,以增强“利水消肿”之作用。
2.高血压本品对于高血压症,特别是产后高血压症,有显著清肝降逆作用。因其辛苦微寒,入心、肝二经,《别录》曾谓其“子(指茺蔚子)疗血逆,大热,头痛,心烦。”引申之以治高血压症是可以理解的。苏联学者研究,证明其有效成分,茺蔚素在1:~的浓度,对动物血管有显著的扩张而使血压下降,并有镇静中枢神经系统及拮抗肾上腺素的作用,这就得到具体的证明了。但用量也必须增至60g,始获显效。
处方:益母草60g,杜仲、桑寄生各9g,甘草3g。
随证加减:肝旺头痛者加夏枯草15g,嫩钩藤20g,生白芍9g,阴虚者加女贞子、川石斛、大生地各9g。连服二剂后,血压即见下降,续服5~7剂,可获稳定。
3.白喉有报导用单方益母草汁外涂治疗白喉,效果显著。其用治50余例,除一例并发肺炎外(住院一小时即死),其余均获痊愈。轻症只涂抹二三次即愈,重症住院40多例外,只有两例结合注射白喉抗*素,其余全部都单用本品涂抹咽喉,其粘液和腐败白膜甚易唾出,一般在2~5天内,即行痊愈。益母草液制法:用鲜益母草叶捣汁,纱布滤过,挤出液汁,再加20%的食醋,调和备用。用时以棉签蘸涂患部,1~2小时一次,若见呼吸困难,呈阻塞状者,应深入喉部涂抹,使沾液容易唾出。推其所以奏效,因为用鲜汁而加强了破血、消痈、解*等作用。
荠菜这是一味食用药物,茎叶多作蔬食,子、花入药,其实全草均有医疗作用。甘温无*,诸家本草均谓其能利肝明目,益胃和中,调补五脏。共主要作用有二:一为止血,用于咯血、崩漏;二为止痢。苏联对荠菜的药理作用有较多的研究,并已被列为药典中的法定药物,江西医学院药理教研组也曾对其药理作用作了实验研究,认为荠菜煎剂与流浸膏均有直接兴奋子宫等平滑肌及缩短动物凝血时间,降低血压等作用。子、花入药,其用量一般均在10~15g。但民间单方用大剂量治尿滞留及乳糜尿颇有著效,也是加大剂量而发挥更大作用的结果。
1.尿滞留这是热性病,特别是肠炎、灰髓炎初步好转后常常出现的一种后遗症,导尿仅能一时缓和症情,不一定解决问题,但本品服后却能于6~24小时内恢复自动排尿,迅速痊愈。其治疗根据,在文献中也可找到一些线索,如唐《药性本草》:“补五脏不足,......治腹胀”。《大明诸家本草》:“利五脏”。因此对病后排尿障碍有调整恢复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它有直接兴奋子宫等平滑肌的作用,当然属于平滑肌组织的膀胱,必然也同时会得到兴奋、收缩而排尿的效果。每日约取新鲜荠菜g,轻者减半,煎汤,每三四小时服一次,连续服之,直至奏效为度。
2.乳糜尿此症在中医学相当于“膏淋”之候,其病因约之有二:一属湿热下注,一为“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清气不升,下元亏损,精微不能固摄。前者易治,后者较为顽固。笔者尝用景岳举元煎加味或张锡纯氏膏淋汤,收效尚属满意,但部分疗效不显时,一经加用荠菜花45g~90g后,即能提高疗效,逐步向愈。处方:
潞*参9g,生*芪15g,炙升麻5g,怀山药24g,生白芍、菟丝子各9g,芡实15g,荠菜花45g。水煎,分二次服,每日一剂。
连服四五剂后,即见效机,持续服15~20剂,可以向愈。由丝虫病引起者,应加炮山甲3g,制昆布9g,萆薢12g。
半夏因生半夏辛温而燥有*,所以一般多以姜制,并减小其用量,在临床上用于和胃降逆、燥湿化痰,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对半夏的全面医疗作用来说,则是大大受到削弱的。关于生半夏的有*、无*的问题,我同意姜春华学兄的意见,生者固然有*,但一经煎煮,则生者已熟,*性大减,何害之有?余迭用生半夏9~18g治疗妊娠恶阻,恒一剂即平,历试不爽,从未见中*及堕胎之事例。而治疗痰核及支气管扩张、疟疾等症,非生用较大量不为功,如片面畏其辛燥而不用,则将有负半夏之殊效,而不克尽其全功,是令人惋惜的。
1.妊娠恶阻这在治疗上是比较顽固的一种反应现象,半夏对此确有殊功,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里就用干姜人参半夏丸治疗妊娠恶阻,并不碍胎;但后人因《别录》载有“堕胎”之说,遂畏而不用,致使良药之功,淹没不彰。余用半夏为主药治疗恶阻,无一例失败。从前均逕用生半夏,嗣以部分患者有所疑惧,乃改用制半夏,效亦差强人意,但顽固者则非生者不愈。处方:
半夏9~18g(先用小量,不效再加;制者无效,则改用生者,并伍以生姜三片),决明子12g(炒打),生赭石15g,旋复花9g(包),陈皮3g。
水煎取一碗,缓缓服下;如系生半夏,则每次仅饮一口,缓缓咽下,每隔15分钟,再服一口,约半日服完,不宜一欲而尽。恒一剂即平,剧者续服之,无有不瘥。
2.痰核痰之为病,其变化最多,诚如李时珍在《纲目》中所言:“痰涎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倘入于筋膜或皮里膜外者,则将遍身起筋块,如瘤如栗,皮色不变,不疼不痛;或微觉酸麻。一般药治,收效多不满意。笔者除部分用控涎丹治疗外,部分体质较虚者,则以生半夏为主药,辨证施治,随证加味,奏效甚速,一般2~4周左右,可以逐步消失。处方:
生半夏9g,白芥子9g(炒研包),生牡蛎24g,制海藻、制昆布、大贝母各9g,炙姜蚕12g,生姜二片,每日或间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痰多者加陈京胆4.5g,海浮石12g。
3.支气管扩张症这也是一种顽固疾患,一般药物,效均不著;但凡经确诊为支气管扩症,而咳呛痰多者,用姜春华教授拟方加味,连续服之,有一定效果。其方为:
生半夏、炙款冬、前胡各9g,南天竺6g,川贝母6g,生姜三片。余增加*荆子15g,金荞麦20g,红枣三枚。奏效更著,有降逆定咳、温肺化痰之功。咯血时加大小蓟各18g、血余炭12g、煅花蕊石15g。
4.疟疾俗谓“无痰不作疟”,而生半夏有燥湿化痰之功,所以对疟疾亦有佳效。余曩以生半夏为主药的“绝疟丸”(验方)治各种疟疾,不论久暂,均奏显著。处方:
生半夏、炮干姜各g,绿矾、五谷虫各60g。
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2g,儿童按减,需于疟发前四五小时以开水送下。每日疟及间日疟均一服即愈,其重者需再服始止。曾应用多年,除恶性疟需多服数次外,不论轻重新久,1~2服,无不愈者。
槟榔本品是破滞杀虫的名药,一般多配合其它杀虫或消积之品同用,如单味作为驱除钩虫或绦虫用者,必需用生者大量始效。曾观察其治钩虫病之剂量,每次30g,固属无效,45g也是无效,直增至75~90g,大便中虫卵始阴转。嗣逕用大量,一次即瘥。这反映了用量与效用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但一次服用75g以上时,在半至一小时左右时,有头眩怔忡、中气下陷、面色白光白、脉细弱等心力衰竭的反应现象,约经二小时许始解,也证明了“药不瞑眩,厥疾不瘳”的道理。处方:槟榔(者效打碎,其饮片因水浸关系,效力大减)75~90g,水浸一宿,翌晨煎汤,空腹温服。如贫血严重,体质虚弱者,需先服培补气血之品调理,然后再服此方,不可孟浪。
金樱子性味酸涩而平,酸则能敛,涩可固脱,一般多用治遗精、久泻、带下、尿频等证,移治“阴脱”之子宫脱垂症,理固能通,但非一般常用量所能奏效,而必需增至一日g始行。根据瑞安县仙降公社除害灭病工作队报导用金樱子治疗例子宫脱垂,内服1~2疗程后,近期追访有效率为76%,我们观察了部分病例,其效亦同。但以患者年在35岁以下,脱垂程度较轻而白带较少者,疗效为著。部分服后有二便欠利,少腹胀痛等反应,停药即行消失。处方及其制作:
金樱子10斤,加水20斤,冷浸1日,次日放锅内用武火煎煮半小时取头汁,再以原药渣加水10斤,煎煮一小时后取二汁,去渣,混合头二汁,入锅内以文火浓缩成ml,过滤后收贮待用。如能每ml加入红糖g,利于服用,并能防腐。该药汁每ml相当于生药g,每日服ml,相当于生药g。早晚二次用温开水冲服,连服三天为一疗程,间隔三天,再连服三天为第二个疗程。
夏枯草性味辛苦而寒,善清肝火、散郁结。临床配合养阴柔肝药治阴虚肝旺之高血压症,配软坚消瘿之品治瘰疬,效果是命人满意的。但以大剂量治疗痢疾及肝炎,则是在前人实践基础上有所发展了。
1.痢疾有报导,用夏枯草每日30~60g治疗菌痢共30余例,全部痊愈。其中以退热为最快,平均3.1天;住院日数最长为8天,最短为3天,平均为5.2天;大便培养均阴转。近人研究,证明夏枯草有利尿作用,可使血压下降;井有抑制霍乱、伤寒,痢疾、大肠杆菌等细菌的生长作用,宜其见效敏捷。处方:每日用夏枯草60g水浸1小时,文火煎2小时左右,分四次口服,每7天为一疗程。或取夏枯草制成%流浸膏,成人每次服20~30ml,小儿每次每岁1~2ml,一日三次,或隔六小时一次。
2.肝炎以夏枯草煎成流浸膏(可酌加糖),每次服约含生药30g,一日三次,开水冲服,对于肝炎而转胺酶升高者,有顿挫调整之效;一般服5~7日,即能见效。因为转氨酶升高时,象征肝炎病有所活动,而在中医辨证上,则多属肝热郁结、湿热壅滞之咎。夏枯草苦辛而性寒无*,专入肝胆二经,能补厥阴肝家之血,又辛能散结,苦寒则能下泄以除湿热,所以能收到满意之效果。以上两点,中西结合,相互启示,对进一步发展提高,是有一定帮助的。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