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痛风(高尿酸血症)是一种既古老又新生的“富贵病”。
早在公元前5世纪,希波克拉底生活的古希腊时期就有对痛风的记载,现代考古学家甚至在木乃伊身上发现了痛风结石的物质,可见这是一种古老的疾病。然而其病因却是半个世纪前才找到的。在那些不知病因的年代,痛风患者只能忍受着关节的剧烈疼痛,或患上并发肾功能损害所引起的尿*症,在慢慢地等待死神的召唤。
“尿酸代谢异常”是痛风的真正病因,这一点如今已经成为共识。
不良的饮食习惯、饮酒、缺乏运动是产生“尿酸代谢异常”的主要原因。所以说,痛风是一种“生活习惯病”,可与“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并列称之为“富贵病”之一。即使通过药物进行有效地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治疗痛风必不可少的一环。
现在,让我们花一点时间,一起来深入了解下痛风,看看西医怎么治,中医又是怎么治的吧。
一、痛风与高尿酸血症
1.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关系。
医学上用“尿酸值”来表示血液中尿酸含量的多少,把尿酸值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称为“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进一步恶化就会引发“痛风”或“肾功能损害”。
2.高尿酸血症(痛风)的界定标准:
正常情况下,体内的尿酸大约有毫克,每天新生成约毫克,同时会排泄掉毫克,处于平衡的状态。但如果体内产生过多来不及排泄或者尿酸排泄机制退化,则体内尿酸滞留过多,当血液尿酸浓度大于7毫克/分升,导致人体体液变酸,影响人体细胞的正常功能时,长期置之不理就会引发痛风。另外,过于疲劳或是休息不足亦可导致代谢相对迟缓从而引发痛风发病。
正常参考值——
磷钨酸还原法:男:~umol/L。女:89~umol/L。
尿酸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成人:90~umol/L。
3.高尿酸血症(痛风)的四种表现
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一般都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和症状,但如果一直对其置之不理,血液里的尿酸就会变成针状的尿酸结晶,慢慢地蓄积在关节里,造成骨损害。同时,肾脏里也有尿酸结晶沉积,这时,就会产生以下四种并发症:
A.痛风结节
B.肾功能损害
C.急性关节炎
D.尿路结石
高尿酸血症一旦长时间置之不理,就会产生高血压、脂质代谢异常、糖尿病、慢性肾衰等并发症,并发症里还包括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等会危及生命的疾病。
二、体内尿酸形成的过程
(一)尿酸是由嘌呤产生的体内废弃物。
嘌呤是尿酸合成的原料。嘌呤的数量决定了尿酸的含量。
嘌呤是从哪儿来的呢?
1.来自遗传物质RNA(核糖核酸)和DNA(脱氧核糖核酸).RNA和DNA这俩兄弟主要的成分就是嘌呤,兄弟俩在进行生命活动的过程中,代谢出来的产物就是嘌呤。
2.来自能量转化过程:人体为了维持生命活动,需要将营养转化为能量,这个代谢过程,由其中一种肝酶ATP(腺嘌呤核苷三磷酸)负责,这小子身上也携带着大量的嘌呤,他在工作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的嘌呤。
3.来自食物。
(二)问题来了:嘌呤产生的比例大概是怎样的呢?
1.来自人体自身代谢所产生的嘌呤占80%。
2.来自食物摄入的嘌呤占20%。
生命活动自身的代谢所产生的嘌呤,比食物摄入的嘌呤,要多很多,所以说高尿酸血症就是一种代谢异常的疾病。
所有嘌呤在肝脏中被代谢后,就成了尿酸。
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体内(每天约mg的尿酸)约82%的尿酸在肾脏被滤过,随尿液排出,而剩余的20%随粪便排出。
(三)尿酸的生成和排泄影响尿酸值的高低。
人体产生尿酸的同时还会将其排出体外,使体内的尿酸量维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体内储存尿酸的总量称为“尿酸池”,尿酸池的尿酸一般维持在mg左右。人体每天产生约mg尿酸,与此同时,肾脏每天以尿液的形式将mg尿酸排出体外。周而复始,每天大约有mg的尿酸在体内生成与排出。
一旦尿酸在体内生成过多,或排出过少,尿酸在体内的生成与排出就失去平衡。尿酸池的尿酸过度增加,就会使体内尿酸值升高,带来的结果便是患上高尿酸血症。
三、高尿酸血症的三种类型
(一)尿酸排泄减少型(排泄量减少):尿酸的生成量正常,只是排泄量降低而导致尿酸值升高了。
(二)尿酸生成增多型(生成量增多):排泄量正常,生成量增多,身体来不及排泄过多的尿酸而引起尿酸值升高。
(三)混合型(排泄量减少、生成量增多):尿酸排泄减少型和尿酸生成增多型混合在一起的类型。
四、西医治疗高尿酸血症(间歇期——非关节炎发作期)的思路:
根据类型的不同选用合适的降尿酸药。
(一)尿酸排泄减少型——促进尿酸排泄:
A、苯溴马隆(副作用:偶见肝损害)
B、丙磺舒(副作用:偶见肝损害和贫血等)
C、保泰松(副作用:胃肠道损害)
D、枸橼酸钠(容易使血钾升高)
(二)尿酸生成增多型——抑制尿酸生成:
A、别嘌醇(副作用:偶见皮肤黏膜眼综合征、肝损害等)
B、非布司他、非布索坦(副作用:皮疹)
(三)混合型——促排泄,抑生成,碱化尿液等:
以上药物根据情况合并碳酸氢钠等一起使用。
五、西医治疗痛风(急性期——急性关节炎发作期)的思路:
(一)发作前(预感期):秋水仙碱——可以预防白血球对尿酸结晶的攻击,同时也有止痛的作用。
(二)发作时:抗炎止痛——
A、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即萘普生、奥沙普泰等抗炎镇痛药。
B、肾上腺皮质激素。
(三)发作后:降低尿酸防止痛风再发作,采用“非关节炎发作期”的用药方案。
六、中医治疗痛风(高尿酸血症)的思路——辩证论治:
中医治疗高尿酸血症,以辩证论治为治疗用药的根本。近些年来,国内诸多名老中医先辈们,在众多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套针对治疗痛风的独具一格的中医药物疗法。他们认为:高尿酸血症,在脏腑里,应责之于肝、脾、肾。这与西医在对高尿酸血症(痛风)的认识上不谋而合。
西医认为高尿酸血症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尿酸排泄量少型——这对应了中医的肝和肾,肝主疏泄,肾主气化,哥俩共同主持排泄的问题,排多少,他俩说了算;二是尿酸生成增多型——这对应人体的肝和脾,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舒脾健,这兄弟合起来,就能把尿酸生成增多的问题就可以给办了;三是混合型——这就需要肝、脾、肾三兄弟一起上了。
笔者遍搜医书,从众多医案病历中,简取诸名老中医先辈们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的辩证思路及用药特点,并略摘如下。
(一)脏腑辩证
1.从脾肾论治:
邹慧等认为:痛风虽属筋骨关节病变,但其本质在脾肾,西医所言痛风患者体内过多的尿酸即与中医所言的痰浊、痰湿内聚相似,而这一切皆因脾肾功能失调。脾失健运则湿浊内生,肾失气化则排泄不及,致使水湿痰浊内生。因此,痛风的治疗,在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为治标的同时,更应从脾肾论治,调补脾肾以治根本。以健脾袪湿、补肾泄浊、通络止痛为基本治则,随症加减。
奚九一认为:痛风的发病是由于“脾肾两虚内湿致痹”,而脾肾两虚大多与“积”有关,包括食积、酒积、腑积等。痛风的治疗,立足健脾护肾,祛湿化浊,消“积”亦寓其中。健脾护肾以调整人体内分泌代谢,祛湿化浊以消除膏梁厚味不归正化而沉积于身体各处之“污浊”。常用白术、茯苓、首乌等健脾护肾;土茯苓、莱菔子、金钱草、益母草等祛湿化浊。
马中夫认为:痛风属中医痹证范畴,但与中医之痛风有严格的区别,病变虽在筋骨关节,而其本在脾肾,多发于有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或年迈脏气日衰,又善食辛甘肥腻的形体丰腴之人;其标为痰浊*瘀,滞留关节,瘀而化火,痹阻不通;其症见关节红肿热痛,僵硬畸形,甚至剧烈疼痛不止,夜间加重。据此病因病机提出“调补脾肾、化痰散结、利湿祛*、通络止痛”的治疗大法。
2.从肝脾论治:
杨培丽认为过多的尿酸属中医学痰浊范畴,而痰浊的形成与肝脾功能障碍有密切关系。对痛风的不同阶段,采取以调脾治本为主,或祛痰通络,或清热利湿,或活血化瘀,或补益肝肾等为辅的治疗。如:
高尿酸血症期无明显症状,治宜疏肝健脾化痰,方选柴芍六君子汤加减;
急性关节炎发作期,治宜清肝健脾利湿,方选用龙胆泻肝汤合五苓散加减;
关节变形期,治宜疏肝健脾化痰、活血通络,选用柴芍六君子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痛风性肾病见肝肾阴虚时,治宜柔肝养阴,方选一贯煎加减。
(二)病因辩证
1.从痰瘀论治:
任达然认为:痛风病因除外风、寒、湿热外,还与浊瘀有关,治疗以化浊祛瘀、通络蠲痹为主。
商宪敏认为:湿邪痰浊是致病的主要病因,气血经脉阻滞是发病的重要病机,急性期拟虎杖、忍冬藤、连翘、苍术、*柏、牛膝、秦艽、秦皮等清利湿热、活血通痹。
游绍勤认为:痰浊留滞血中不得泄利,初时未甚可不发病,然积渐日久,或偶与外邪相合,痰浊凝结、闭阻经络,而发骨节剧痛;以泄浊、豁痰、散瘀为治,方拟虎杖、土伏苓、苍术、*柏、米仁、胆南星、白芥子、露蜂房、三七、牛膝等。
2.从湿热论治:
*伯灵认为:关节红肿热痛乃风湿热邪痹阻关节所致。治宜清热利湿、散风活络止痛。
曾祥永等以四妙散合五味消*饮加减清热解*、利湿消肿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林学波等认为痛风的病机为湿热下注,方拟二妙散或三味散加减。
张天洪认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乃湿热内蕴,复感外邪,流注关节,络道阻塞不通而发,运用清热利湿通腑之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取得满意的疗效。
(三)分期论治
1.路志正将痛风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
A.急性期以清热利湿、疏风通络、消肿止痛,予痛风冲剂一号:*柏、生薏苡仁、丹参、虎杖、青风藤、益母草、防己、川牛膝、豨莶草、秦艽、威灵仙等。
B.缓解期治以健脾益气、补肾通络、疏风定痛、予痛风冲剂二号:*芪、丹参、防己、青风藤、鸡血藤、赤芍、桂枝、炒白术、茯苓、泽泻、络石藤等。
2.周乃玉将痛风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和缓解稳定期。
A.急性发作期为湿热浊*瘀滞血脉、闭阻关节,治以清热解*、泄浊化瘀、通利关节,予五味消*饮合大*?虫丸加减;
B.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为痰湿浊*,滞于经脉,附于骨节,治以利湿解*、泄浊化瘀、通痹散结,予仙方活命饮合二妙丸加减;
C.缓解稳定期治以健脾利湿、解*消肿、活血化瘀,薏苡仁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3.奚九一将痛风分为急性期和间歇期,认为:
A.急性期为湿热浊瘀之邪痹阻关节应以标急为主,治当利湿化瘀泄浊、通络止痛治其标。常选药物:土茯苓、萆薢、马鞭草、虎杖、薏苡仁、豨莶草、秦皮、威灵仙、益母草、元胡、川牛膝等。
B.缓解期热邪已退,痰瘀胶结未除,湿邪黏滞不能骤祛,形成痰瘀湿交阻、脾肾两虚之证。治宜健脾护肾、化瘀降浊其本。常选药物:生*芪、苍白术、生薏米、熟地、积雪草、金钱草、丹参、红花、半夏、玉米须、萆薢等。
4.范琴舒认为痛风的治疗应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在分期基础上辩证治疗,将痛风分为急性期、间歇期、慢性关节炎期、痛风性肾病期共四期。
A.急性期治疗以祛邪为主,重在清热解*、通便利湿、化瘀通络,少佐健脾和胃,方用四妙散合五味消*饮加减,药用苍术、*柏、栀子、赤芍、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萆薢、土茯苓等。
B.间歇性以脾虚湿困为主,治宜健运脾胃、淡渗利湿为主,可用三仁汤合升阳益胃汤加减,药用蔻仁、米仁、半夏、羌活、独活、苍术、白术、防己、*参、车前子等,佐大*、桃仁等活血通络之品。
C.慢性关节炎期多骨质侵蚀缺损及周围组织纤维化,关节僵硬畸形且疼痛、痛风结节或结石形成,多为脾肾亏虚,瘀血、湿浊闭阻经络,凝固不化,治宜补脾益肾、活血通络、利湿泄浊,以参苓白术散合肾气丸加活血散寒之品,药用*参、白术、土茯苓、生米仁、砂仁、生地、丹皮、泽泻、山茱萸、桂枝、附子、络石藤等。
D.痛风性肾病期:痛风性肾病为痛风迁延日久,久病入肾,病属晚期,辩证宜分阴阳,阴虚者宜归芍地*汤合参苓白术散,气虚者用保元汤加减,气阴两虚者用*芪地*汤加减,同时佐以活血温阳、通络止痛之品。
七、中西医药物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差异化的比较
综上所述,西医与中医,在对高尿酸血症(痛风)的治疗上,都有了比较可靠可行的方法,其区别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药方式:西药的用药方式较为简便,以单一的药片或胶囊制剂,方便口服和携带。中医的用药方式相对复杂,主要还是以汤剂为主,颗粒和散剂为辅,近两三年来,制作成中成药的方式的丸剂和片剂,正逐渐上市,并已部分投入使用。
(二)治疗思维完全不同:西医的治疗思维,仍然是治标不治本。尿酸生成增多了,用别嘌醇抑制一下;尿酸排泄减少了,用苯溴马隆促排一下;但它们解决不了人体为什么会生成增多和为什么会排泄减少的问题。这些药物就是一个开关功能,它们无法改变人体代谢的内在循环问题。中医则不然。中医的治疗思想,是标本兼治的。中医治高尿酸血症,首先立足于产生高尿酸血症的肝、脾、肾,定位于脏腑,试图通过改变人体脏腑内在循环的整体环境,从而解决人体自身代谢异常的问题。从长远看来,西医永远走在控制的路上,而中医却走在治愈的路上。
(三)治疗方法完全不同:西医治疗尿酸,间歇期和急性期用药是完全分开,不可替代不可混用的,这跟西药只治标不治本的作用有关。中医治疗尿酸,间歇期和急性期,用药虽有不同,但在用药思想指导上,是一边驱邪,一边扶正的,即所谓标本兼治,中医治痛风,在泄的同时,也在补;换句话讲,中医的思维是一边在调节肝脾(调节尿酸生成增多),一边在调整脾肾(控制排泄尿酸减少),最终让——五脏安,六腑和,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文章为原创,欢迎阅读、评论、转载(请注明出处);点击作者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