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记忆法
1.1▍基础记忆法介绍
基础记忆法强调对基础方剂、小方及药组的熟练掌握。这是后续运用简编记忆法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扎实地记忆这些基础内容,可以为更高效的记忆提供有力支撑。
1.2▍方剂和药组的重要性
基础方剂,如四物汤、四君子汤等,是中医学习的基石。小方,诸如四乌贼骨一芦茹丸、水陆二仙丹等,虽小却精,常能起沉疴于顷刻。而药组,如银花、连翘的清热解毒,桑叶、菊花的疏散风热,更是方剂配伍的精髓所在。通过熟练掌握这些基础方剂、小方以及药组,我们可以为更高效的中医记忆打下坚实基础。积累得越丰富,就越有助于我们后续的记忆和理解。
.简编记忆法
在熟练掌握基础方剂、小方以及药组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尝试将它们编成简短的方歌,这样有助于更轻松地记忆。
2.1▍方歌记忆简编
如健脾丸,可简编为“《准绳》健脾(黄)连三仙,香砂六君(去半夏)山药(肉豆)蔻”。通过简编为方歌便于记忆。
2.2▍更多例方简编
资生丸,则简编为“资生异功、三仙、四食,藿蔻(白豆蔻)连泻桔梗芡”;参苓白术散,可简记为“参苓白术,四君四食,砂仁桔梗”;毓麟珠,简编为“毓麟八珍菟丝子,杜仲川椒鹿角霜”;泰山磐石散,简记为“八珍去苓,川断芪芩,糯米砂仁”;所以载丸,简编为“四君去草、杜(仲)寄(生)大枣”;杏苏散,可简记为“杏苏散内二陈襄,枳桔前胡姜与枣”;六安煎,简编为“六安二陈杏芥子”;五积散,简编为“麻桂姜芷,平陈枳桔,四物去地”;七味白术散,可简记为“七味白术四君痊,葛根藿香与木香”;荆防败毒散,简编为“荆防败毒茯枳桔,二胡芎草与二活”;这仅仅是更多实例的方剂简编记忆方法。
.药组记忆法
3.1▍药组的重要性
随着方剂数量的增加,我们可以采用药组记忆法来归纳和记忆。例如,当归、白芍、枣仁和枸杞子这一药组,在多个方剂中都有出现。
3.2▍具体药组实例
调荣敛肝饮中,这些药物与阿胶珠、五味子、川芎等配伍,可以简记为“归芍枣枸阿五芎,茯陈木香姜与枣”;养血胜风汤则以这些药物为基础,加入地芎、柏味、桑菊等,简记为“养血胜风,归芍枣枸,地芎柏味,桑菊枣芝”;而可保立苏汤更是直接使用了这一药组,并配以参术、芪草、山萸骨等,简记为“可保立苏,归芍枣枸,参术芪草,山萸骨核”。这就是具体药组实例及其使用场景。
0.对比记忆法
.1▍方剂对比方法
对比记忆法主要是针对那些方名相似但组成不同,或方名相对的方剂。例如,萆薢分清饮在杨倓的《杨氏家藏方》和程钟龄的《医学心悟》中有所不同,前者偏寒,后者偏热。
.2▍具体对比实例
可以这样对比记忆:“杨氏萆薢分清饮,益智乌药及菖蒲;程氏萆薢分清饮,茯(白)术莲(子心)丹(参)车(前仁)菖(蒲)柏(黄柏)。”这是提供方剂对比实例以便掌握的具体做法。
.源流记忆法
5.1▍方剂化裁记忆
源流法,主要是针对那些后世医家对某一方剂进行化裁,且具有一脉相承特点的方剂。例如,归脾汤最早见于《重订严氏济生方》,但后世更习用薛立斋在《正体类要》中加入远志和当归的版本。
5.2▍对比记忆难点
通过这种对比,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版本归脾汤的异同,从而在临床应用时能够准确选择。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在记忆中可能遇到一些难点。
.主治记忆法
6.1▍按病证分类
主治法是一种根据病证的不同类型,如寒热虚实、涉及脏腑等,来归类相应方剂进行记忆的方法。例如,对于失眠这一病证,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症状,将其归纳为不同类型的病症。
6.2▍具体病证实例
对于湿热阻于经络的痹证,我们可以通过记忆四妙丸、薛生白的湿热阻隧方等方剂来进行治疗。方剂按病证分类的例子可以为记忆提供新的思路。
.名近记忆法
7.1▍相似方剂对比
名近法,顾名思义,是根据方剂名称的相似性进行归类和记忆的方法。例如,我们可以将“通关丸”与“通气散”进行对比记忆。
7.2▍具体名近实例
通关丸,出自李东垣之手,专治热在下焦、小便不通之症;而通气散,源自王清任,主要用于治疗肝郁耳聋。二者虽治不同病症,但通过比较,我们可以轻松区分。
.方理记忆法
8.1▍理解制方原理
方理法,顾名思义,是在深入理解制方原理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的方法。例如,对于刘河间的芍药汤,其主治为湿热痢疾。
8.2▍具体方理实例
在中医治疗痢疾的原则中,“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是一个重要的治法。芍药汤正是运用这一原则进行药物配伍,以调和气血,治疗下利腹痛。
.串联记忆法
9.1▍数字和主题串联
串联记忆法是在具备一定方剂记忆基础后,采用的一种复习巩固方法。例如,我们可以利用“一至十”的数字序列进行联想记忆,如一贯煎、二仙汤等。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用数字和主题帮助方剂的记忆串联,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特殊记忆法
10.1▍特殊方剂和配伍
特殊记忆法主要针对那些方剂组成具有独特用法或意义,或者方名本身就较为特殊的情形。
10.2▍记忆中药的独特性
例如,温经汤中的半夏与吴茱萸相配,这种配伍在温经汤中具有“一肝一胃,一冲一任,一升一降”的特殊意义。这种配伍的独特性极为重要,提醒我们记忆中药时要注重长期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