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萆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想过自己死亡时的样子吗 [复制链接]

1#
精致lady今天又迟到了,第一节课迟到,我想大概是因为没来过这里,找新地方花了点时间,可第二次又迟到。想想以前对迟到简直是零容忍,但经过无数次现实的教育,虽然还是不能认同,但可以坦然接受别人迟到这件事儿了。每个人对这个事情有自己的理解吧,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去理解别人,理解不了的,也不需要纠结,放在那儿就好了。反过来想想,别人还很不理解你为什么对迟到这么点小事这么在意呢。通过这段时间心理学的学习,能越来越多的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自己原本不理解的事情了。生活本来就是万花筒。今天讲到埃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最后一个阶段成年晚期时(65岁以后),由于人逐渐衰老,体力、心力和健康都逐步下降,这时他们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因此被称为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调整的不好就会带着绝望走向死亡,调整的好,则可获得一种超脱的智慧。由此老师提出,让我们每个人想想,自己在死亡的时候希望自己是什么样?想清楚了,会有助于我们选择在活着的每一天怎么过。夏天的时候,在京东听过一节公开课,京东图书的一位讲师分享她刚入行的时候在一家出版社工作,总编辑让他们想想,希望自己死后墓志铭上写一句什么话。由于刚刚大学毕业踏入社会,并没有太多人生经验,想了半天,想出了一句“一位好编辑”。她说经过这么多年职场摸爬滚打及现实生活的磨炼,现在回头想想当时总编辑的这个问题,真是一个深具哲学意味的灵*拷问。想想要怎么死,算是逆向思维的一种应用吧。很多人都想不明白,自己一生到底想要过成什么样,反过来想想怎么死,也许可以解决怎么生这个问题了。据说乔布斯在得了胰腺癌康复后,把生的每一天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没有经历过濒死的人可能很难感同身受,不过不妨碍我们想想希望自己死的时候什么样,或者说希望自己墓志铭上有对自己一生怎样的描述吧。图片来源:网络早些年总希望能有个人生导师般的引路人,然而,活着活着发现,唯有自我觉醒才是自我改变、自我提升的力量源泉,别人说再多,你最多觉得说的有道理,转眼就忘记了,但从内而发的自我觉醒,才会促使你一步步从认识、理解、认同到付诸行动,并最终提升。这中间的路,唯有你自己能主宰。最近也常常在反思自己对待自己、对家人、朋友、同事的态度,即使做不到百分百,至少可以通过自我反思,不断使自己得到提升。关于死,其实我也没有想过,确切的说,是想了也没想出来。又到年底了,就把这个课题作为结束今年,开启明年的思考吧。顺便分享几个名人墓志铭:

作家海明威:“恕我不起来了!”

数学家鲁道夫:π=3.

影星玛丽莲-梦露:“37,22,35,R.I.P”

作曲家聂耳:“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作家司汤达:“活过、爱过、写过。”

画家拉斐尔:“活着,大自然害怕他会胜过自己的工作;死了,它又害怕自己也会死亡。”

本文完成于《人格心理学》第二次课.12

~那么下次见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