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萆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皮肌炎类风关痛风rd [复制链接]

1#

导读:今天学习陈湘君先生治疗免疫、代谢类疾病的经验药对。

1

芙蓉叶配紫草,效专凉血活血散热解*

芙蓉叶首载于《本草纲目》,其味微辛,气平。

李时珍谓其“气平而不寒不热、味微辛而性滑涎黏,其治痈肿之功,殊有神效”,后人用于治疗痈疽发背,乳痈恶疮,不拘已成未成、已穿未穿,研末蜜调涂于肿处:初起者,即觉清凉,痛止肿消;已成者,即脓聚*出;已穿者,即脓出易敛。

先生在古人经验的基础上,将芙蓉叶用于红斑狼疮、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等皮损上,并且不拘泥于古人只将此药外用,同时采用内服与外用并举,从而达到内可清肺凉血,外则消肿生肌的疗效。

紫草这味药一直是凉血活血,解*透疹之要药。

先生认为该药气味苦寒,色紫入血,用治脏腑之热结兼疗痘疡、斑疹,皆取其凉血清热之功效,该药还有缓和的解热作用,对于存在低热的患者可谓一举两得。

芙蓉叶与紫草,前者长于退肿生肌,后者长于清热凉血,互相配伍则相得益彰。

临床上,先生常建议患者将g芙蓉叶加水约ml煎汁后蒸脸20~30分钟,每日1~2次,配合内服清热解*中药,退斑消疹。

马xx,女,50岁。

初诊(年3月8日):患者有皮肌炎病史7年。

患者医院因面部皮疹及鳞屑住院查CPK21U/L,诊为“皮肌炎”。医院医院予激素治疗,多次在撤减激素时出现反复发作。

今年年初又复发,出现头皮、后背弥漫性红斑,瘙痒脱屑,四肢肌肉无力,夜寐梦多,耳鸣,午后遇热面颊红斑明显。

舌红苔薄中裂,花剥,脉弦细。证系血分有热,肝肾不足,治予清热凉血,稍加滋阴之品。

处方:生地20g,丹皮20g,赤芍30g,水牛角(先)15g,芙蓉叶15g,紫草15g,紫花地丁30g,白鲜皮15g,生*芪20g,鸡血藤30g,玉竹15g,木瓜15g,清甘草6g。

另予芙蓉叶g加水约ml煎汁后蒸脸20~30分钟,每日1~2次。

二诊(年4月12日):药后精神好转,皮损较前减轻,胃纳馨,二便调。原方加苦参片12g,白芍15g。继进14帖后红斑消退。撤减激素过程中未再复发。

2

生升麻配山药,奏解*化湿健脾生肌之功

升麻是临床常用的药物,味甘性平。升麻生用可解百*,辟温疫,消斑疹,行瘀血,张元素曾言:“脾痹非升麻不能除。”

《本草汇言》曰:“此升解之药,风可散,寒可驱,热可清,疱疹可解,下陷可挙,内伏可托,诸*可拔。”

先生认为升麻体轻,气淡,空松透彻,轻清上升,上能散巅顶头面之风邪;中能通脾胃郁遏之滞气;下可举脾虚下陷之清阳。

大剂量生用可以祛逐皮肤之风寒,解散阳明之经热,疏表清胃,透泄解*。

山药乃补中健脾之要药,味甘性平。李时珍总结其功效为“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

山药甘能补脾,甘温能益血。脾统血而主肌肉,故山药能补中益气,充养四肢肌肉。山药又有润肺调肺之妙,肺主皮毛,则山药又可滋润皮毛。

生升麻与山药相伍,既可透泄解*,又能健脾益气,一疏一补,相得益彰,用于皮肌炎,契合该病病因。

中医认为皮肌炎属中医“脾痹”范畴,早期可见肌肉疼痛等热*蕴结之象,后期出现全身乏力、肌肉痿软等肺脾肾虚损之象。

热*蕴于肌肤,郁阻成瘀,故肌肤疼痛;脾虚不能充养肌肉,肺虚不能朝百脉而主皮毛,故肌肉痿软,全身乏力。

治疗则遵循健脾益气、解*化湿的原则。以生*芪、生白术、太子参、白芍、茯苓等健脾益气;防风己、野木瓜、土茯苓、白花蛇舌草、生薏苡仁等解*化湿。

临证必用生升麻、山药这组药对以加强解*化湿,健脾生肌之功。

周xx,男,36岁。

初诊(年4月17日):患者年12月出现双肩酸痛伴背部酸痛无力,低热37.6~38.0℃约7周,医院查肌电图示:“肌源性改变”。医院行肌活检示:“肌炎性改变”。现服强的松15mg/d。

体检:两侧股四头肌、臀大肌、腓肠肌压痛(++),三角肌、斜方肌压痛(++),肌力:双上肢IV级,双下肢IV级。

刻诊:患者肌肉酸痛,全身无力,舌红苔微*腻,脉小滑。湿热内蕴,脾气亏虚。治宜清热化湿,健脾益气。

处方:生*芪30g,生白术10g,生薏苡仁15g,生升麻15g,山药30g,苁蓉15g,当归15g,陈皮9g,半夏9g,防风己(各)12g,羌独活(各)12g,蜂房12g,延胡索30g,土茯苓30g,白花蛇舌草30g。

二诊(年5月2日):药后肌肉酸痛基本消失,全身仍感无力。药已对证,原方再进。

三诊(年5月15日):药后肌力已经恢复至V级,抬物及上下楼梯完全没有困难。舌淡红,苔薄质胖,脉细。湿热渐清,加大培补元气之力。

处方:生*芪30g,生白术10g,生薏苡仁15g,生升麻15g,山药30g,苁蓉15g,当归15g,白芷9g,白芍30g,鸡血藤30g,枸杞子12g,制首乌15g,羌独活(各)12g,白花蛇舌草30g。

上方加减1个月后,精神大好,工作照常不觉疲劳,门诊随访两年未再复发。

3

伸筋草配寻骨风,有祛湿退肿通络定痛之妙

伸筋草又名石松、过山龙,首见于《本草拾遗》。苦辛,温,无*。具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之功效。

《本草拾遗》谓其主治“久患风痹,脚膝疼冷,皮肤不仁,气力衰弱”。古人认为该药可以“下气,消胸中痞满横格之气,推胃中隔宿之食,去年久腹中之坚积,消水肿”。

先生认为其性走而不守,祛湿退肿力强,且无苦寒败胃之弊,近年来有报道认为伸筋草有利尿、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

寻骨风,又名猫耳朵,苦平,归肝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肿痛的功效,用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

先生临床喜将二味相伍,治疗类风湿和风湿性关节炎及其他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引起的肿胀、疼痛。

伸筋草除湿退肿力强,而寻骨风搜风通络、舒筋止痛效佳,两者实有相须相使、相辅相成之妙。

*xx,男,55岁。

初诊(年5月10日):年出现右手食指及右足趾肿痛,半年后双手、肩、肘、膝相继出现对称性疼痛。医院查RF(+),确诊为“类风关”。曾予MTX、青霉胺,后因胃痛难忍停用。

现靠服用扶他林止痛,双肩及掌指关节僵痛明显,局部微热,掌指关节轻微变形。舌红苔薄白,脉小弦。

此湿热阻络,筋脉痹阻之证,予清热化湿,蠲痹通络。

处方:生*芪30g,羌独活(各)12g,寻骨风15g,伸筋草15g,川芎15g,红花10g,桂枝9g,牛膝15g,野木瓜30g,泽兰泻(各)30g,土茯苓30g,知柏(各)12g,乌梢蛇30g,延胡索50g。

二诊(年5月24日):药后肿痛渐消,僵硬改善,局部仍有屈伸不利。原方去川芎、红花、桂枝,加忍冬藤30g,参三七6g,骨碎补15g,落得打15g,再服14帖。

三诊(年6月7日):服药后,诸症明显改善,红肿消退,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血沉降至15mm/h。原方去忍冬藤、参三七,加鸡血藤30g,片姜*9g。

又服10帖后,嘱其每周服药两三帖以巩固疗效。

4

土茯苓配山慈菇,祛湿热、化顽痰、疗痛风

土茯苓,味甘性凉,无*。《本草纲目》论其功效:“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泻泄,解汞粉、银朱*。”

古人专治杨梅*疮(梅*),能搜剔湿热之蕴*,深入百络而止痛。

先生从中受到启发,认为该药利湿去热,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期,具有理想的疗效。

山慈菇是玉枢丹的君药,甘微辛,气寒。可治怪病,因怪病皆起于痰,山慈菇乃化顽痰之要药,故多用治有形无形之痰。

现代药理学研究山慈菇含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及淀粉,进一步解释了该药用于痛风急性发作期有效的机理。

两药相伍,土茯苓长于化湿解*,入络止痛;山慈菇则擅于祛瘀化痰,快速缓解疼痛,与西药相比副作用小得多。

临床上先生以健脾化湿解*为大法,白术、薏苡仁健脾;土茯苓、山慈菇、粉萆薢、泽兰泻等化湿解*,伍以蚕砂、延胡索止痛。

冯xx,男,50岁。

初诊(年4月10日):3周前右足大趾红肿热痛,后自行缓解。3月31日查血尿酸umol/L。

刻下:右足第一跖趾关节处隐隐疼痛,红肿,触之微热,纳可,二便调,苔白腻,质胖,脉小滑。平日好食肥甘厚味,有高血脂病史。

此为热*内蕴,痰瘀互结兼有脾湿之象,治拟健脾化湿,解*通络。

处方:苍白术(各)10g,生薏苡仁15g,知柏(各)10g,土茯苓30g,山慈菇15g,牛膝15g,粉萆薢30g,泽兰泻(各)15g,延胡索15g,蚕砂(包)30g。

二诊(年4月18日):7帖中药后,关节红肿全消,疼痛缓解。时有腰酸,纳可,二便调,苔微白腻,脉小滑。

原方去延胡索、知柏、蚕砂,加菟丝子20g,杜仲15g,伸筋草15g,川断15g,木瓜15g。继进7帖后症状全消。嘱饮食清淡,注意休息,随访未发。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陈湘君学术经验撷英》,陈湘君工作室整理,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2。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