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萆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u0001u0001伤寒u000 [复制链接]

1#

不是所有肾病都会“肿”!

大家好,我是李红波!

慢性肾炎,是一种发病率高、知晓率低、死亡率也高的慢性疾病,尤其是这种疾病的高隐蔽性,往往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晚期,不仅给治疗增加了难度,也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

临床上,当肾功能开始减退,身体内的多余水分和废物无法顺利排出,就会导致少尿、水肿、肌酐升高等一系列问题。然而,由于肾脏先天具有很强的代偿能力,所以,损害当损害较轻时,往往很难察觉,一旦身体出现症状,肾脏早已严重损害!

尤其是很多脾肾亏虚,水湿瘀滞导致尿酸较高引发的慢性肾炎,很可能并不会出现水肿等表现的预警,比如高磷血症,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但血磷升高却会加速肾功能衰竭,最终导致肾功能完全丧失。

因此,对于水湿堆积肾脏引发的慢性肾病,尤其是症状并不明显是,必须要将身体多余使其尽早清除赶紧。

据记载,张仲景在许多祛湿方子中都有使用茯苓,而茯苓平和的药效,以及与寒药、热药皆可配伍使用的特性,一直是历代医学家治疗寒湿、湿热的重要药材。《伤寒论》中用来滋阴补肾,祛除湿热的猪苓汤,就是众多医家备受推崇的“补肾名方”。去年,我有位患者,就有此方,大大改善了他的病症。

齐先生,59岁。尿酸高已经两年多了。去年总是感到手指关节疼痛,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慢性肾炎。治疗了3个多月,花了2万多,也没见好转,就想用中医治疗。后来,在手机上看到了我关于肾病的文章,就找到了我。

患者自述,时常感到口干口渴,睡眠不好,小便短赤。视频问诊,舌质发红,舌苔黄腻,边缘呈齿状。经中医辨证,明显属于脾肾亏虚,水湿瘀滞所致。因为没有水肿,基本可以判定是脾胃水湿运化失调,导致大量水湿堆积在肾脏,以至尿酸在肾脏汇聚,无法排出,致使泛溢全身所致。

因此,治疗当以健脾养胃,补肾益气为主,通过恢复脾胃水湿运化散布功能,重启肾脏水湿过滤代谢,将过滤毒素和多余水湿排出体外,从而恢复身体水湿运化系统。所以,我采用健脾补肾,祛除湿热的猪苓汤加减,搭配加重的土茯苓等组方,给他开方:

猪苓、泽泻、黄芪、当归、土茯苓、粉萆薢、生薏苡仁、炒白术、楮实子、僵蚕、枳壳、生麻黄、桑枝、滑石(包煎)、生甘草等

服方2个月后,患者自觉口干口渴消失,睡眠好转,小便增加。继续服方1个月后,睡眠恢复,小便正常,指关节疼痛大大改善。继续服方1个月,指关节疼痛消失。嘱咐他继续服用巩固,3个月后停药,指关节疼痛未再反复,生活正常自理。

此方中,猪苓汤,淡能渗湿,寒能清热,茯苓甘淡,渗脾胃之湿;猪苓甘淡,泽泻咸寒,泻肾与膀胱之湿。滑石甘淡而寒,体重降火,气轻解肌,通行上下表里之湿;所以,猪苓汤能通利小便,增加小便分泌和排泄,也能显著降尿酸。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